
中新社安徽黄山11月28日电 (记者 张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第24届大会暨中国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50周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立30周年大会2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为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9家单位颁发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证书。至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达200家,涵盖中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据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倡导成立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生物圈保护区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最重要的场所。中国于1973年加入这一计划,并于1978年批准设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说,中国为“人与生物圈计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等理念的实践可以从“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工作中受益,一些相关的策略可以被测验和完善。
据悉,目前全球已有738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约有2.6亿人生活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其中,中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介绍,为充分利用“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中国于?1993?年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该网络也是全球首个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相对应的国家网络。
张亚平说,三十年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跨部门跨领域的自然保护地交流平台和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开展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理念培训的教育平台,为各成员单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日,会议还进行了“人与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试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授牌仪式、中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黄山风景区零碳景区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并颁发了2023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绿色卫士奖和青年科学奖。与会专家围绕“推动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会议主题展开研讨。(完) 【编辑:张燕玲】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安徽依托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加快配套项目设施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黄金水道作用显著增强,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不久前,引江济淮工程配套项目安徽阜阳四水厂完成结构主体施工,为今年12月具备通水试运营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运营后,每天可以将60万吨引调来的长江水输送到阜阳。
通过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把长江水引调到淮河流域,将有效缓解淮河流域皖北和豫东5000多万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农业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今年,安徽启动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的二期工程建设,将建设3条输水干线、4项水源工程、21座泵站等骨干供水工程,新建管道总长130.02公里。
依托引江济淮工程的江淮运河也加快建设。今年8月16日,江淮运河沟通段航道开放试运行。9月16日,菜子湖线航道开放试运行。至此,江淮运河全线贯通,成为我国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千吨以上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缩短航运里程200—600公里。截至目前,引江济淮航道已过闸通行船舶超过1万艘次,货运总吨位超过2000万吨,这条中原地区联通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将为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